大氣污染嚴重 除臭劑行業需求尤為旺盛
發布日期:2019年02月10日
中國城市污水處理取得了巨大成就?;赝^去,輝煌毋庸置疑,但一路走來,中國污水處理事業也不乏遺憾和隱患。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踐中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缺位,導致行業的短視、粗放、混亂,甚至劣質,與經濟、社會對污水處理行業的需求相比,已經呈現了多種不適應,未來挑戰依然嚴峻。
近幾年,國際污水處理行業出現了污染物削減功能被進一步強化、低碳處理和能源開發、污水處理過程的資源回收三個明顯趨勢。在污水處理廠功能需求下,相關污水處理技術也將面臨變革。
回顧百年來發展歷程,污水處理對改善人居環境、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1912年發明的活性污泥法,長期、有效地遏制了水污染物排放,至今仍是污水處理系統的“中流砥柱”;上世紀60年代,美國提出了具有超前思維的“21世紀水廠”概念,即將污水處理標準提升至飲用水標準,對行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中國型城鎮化的大幕業已拉開,逾一億農村人口將進入城市生活。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已將能源利用效率、環境質量等作為時期城鎮化內涵。這些預示著,中國城市污水處理事業將迎來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全時期,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中國仍將是世界上大的污水處理市場。
具體到國內,曲久輝介紹,截至2013年,我國已經建成并投入運行了3500多座縣級以上污水處理廠,日總處理能力達到1.4億立方米,已與美國基本相當,為遏制水污染加劇的態勢發揮了關鍵作用。然而,每個行業都難以跨越歷史,污水處理行業高速取得的巨大成就之下也同樣隱存著短視、粗放乃至劣質。
可以期待的是,通過概念廠的建設和運行,指引方向,樹立標桿,服務未來,實現我國城市污水處理事業的跨越式發展,或為世界污水處理廠建設的典范和方向;同時也將推動城鎮化中環境要素功能的實現,推動環保技術和管理經驗的普及,推動環保產業的升級與轉型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