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臭劑能否成為環保領域下一代黃金產業
發布日期:2019年02月10日
在土壤污染方面,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產生量漲勢同樣驚人。全國工業固體廢物產量已由03年的10億噸左右升至16年的30.9億噸,十幾年間規模增長了兩倍多,危險廢物產生量由11年的3431萬噸升至16年的5347萬噸,五年間增長了55.8%。對土壤污染較重的工業行業集中在電力、鋼鐵、煤炭、有色和化工行業,15年上述五個行業工業固廢產生量占比高達88%。
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從污染物排放構成看,火電、鋼鐵、水泥、有色和化工是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行業。環境惡化源于過去經濟依靠工業投資驅動,目前進行的去產能改善了工業供需,環保約束了工業生產。二是調整能源結構,加大節能力度。高耗能行業同時也是高污染行業,未來優化能源結構將通過降低煤炭消費比重、提高天然氣消費比重、安全發展核電和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來實現。三是調整運輸結構,提升排放標準。汽車是污染物總量的主要貢獻者,其排放的NOx和PM占比超過90%,HC和CO超過80%。以鐵落貨運替代公路貨運、降低柴油車比重、提升排放標準均有助于優化運輸結構、減少污染排放。四是從排污費到環保稅的升級,不僅增強了執法剛性,調動地方政府積極性,也更強調企業主體責任。而隨著環保稅開征、國五標準全面執行,三管齊下的環保長效機制也逐步建立。
傳統工業是污染的主要來源。我國大氣污染的產生和工業特別是制造業的生產活動密不可分。從74城PM2.5月平均濃度和制造業生產PMI關系來看,兩者顯著正相關,且PMI生產略領先于PM2.5,16年以來,兩者變化的同步性更為明顯。17年下半年環保限產使得制造業生產PMI窄幅波動,兩者相關性有所轉弱。
破舊立新孕育機會。污染防治意味著破舊立新,將帶來三類機會。一是需求擴張帶來的行業景氣向好,典型的是環保行業,17年前11月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收入、利潤增速高達18%、32%。二是供給收縮帶來的行業集中度上升,利好龍頭,治理污染過程中,環保不達標的“小散亂污”企業倒閉關停,帶來重污染行業的集中度提升。三是傳統行業內部新舊更替,老樹發新芽。15年以來,新能源車銷量增速遠高于傳統車型,占乘用車銷量比重也持續上升。
更可怕的是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速。工業化進程的加深,不可避免的帶來污染物排放量的上升。在大氣污染方面,除了前面提到的二氧化硫排放外,我國煙塵排放量也從10年830萬噸飆升至14年的1741萬噸高點,四年間就已翻番。對大氣污染嚴重的工業行業主要集中在電力、水泥和鋼鐵行業,15年電力、非金屬礦物制品和黑色金屬冶煉三個行業對二氧化硫污染的貢獻率超過60%。